欢迎来到 莱芜市振兴商贸销售部
全国咨询热线:0783-987858
新闻中心
北京中轴线申遗与冬奥会的“中国美学”
  来源:莱芜市振兴商贸销售部  更新时间:2023-09-27 07:06:08
原标题 :北京中轴线申遗与冬奥会的中国美学“中国美学”

作者 :惠鸣

一年前的2022年2月 ,来自90多个国家的北京冰雪健将汇聚北京,共同演绎了奥运史上评介最高的中轴冬奥会  ,在奥运匹克运动史上写了浓墨重彩的线申一笔。2024年  ,遗冬中国将正式向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提交北京中轴线申遗报告,中国美学经过多年精心筹备的北京北京城市中轴线申遗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作为北京中轴线延伸空间的中轴重大体育——文化传播事件 ,北京冬奥会的线申巨大成功向世界展示了新时代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 、历史自信,遗冬给北京这座古老而青春的中国美学城市注入了新的时代活力 ,提升了北京的北京全球声望 ,也为北京中轴线申遗提供了重要助力。中轴

北京中轴线申遗与冬奥会的“中国美学”

中轴线申遗:北京古都保护的线申新起点

北京城市中轴线是世界上罕有的历史悠久、规模巨大、遗冬保存相当完好的城市中轴线,其形成经历了元  、明、清三代和当代中国, 时间跨度达700多年 。从北到南7.8公里的北京城市轴线空间上 ,依次坐落着北京鼓楼、钟楼、地安门外大街 、万宁桥、地安门内大街、景山、故宫 、太庙 、社稷坛、天安门、天安门广场建筑群  、正阳门、前门大街、天桥南大街、天坛  、先农坛、永定门御道遗存、永定门等古代和近现代建筑。

北京的城建史超过3000年,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作为中国元 、明、清三代都城功能性建筑核心区的中轴线代表着皇家建筑的最高等级 ,是中国古代建筑 、文化和艺术的精华 ,浓缩了了中华文明的深邃内涵 。

根据相关规划 ,北京中轴线申遗的保护对象不仅包括依托中轴线布局的各类重大历史文化建筑,也包括以中轴线为骨架对称展开的历史城廓 、历史街巷 、城市标志物,以及依托中轴线标志性建筑构成的重要景观视廊、相关的历史河湖水系与水文化遗产等 。同时,作为北京中轴线重要背景环境的历史文化街区 、相关历史建筑、古树、名园等历史文化资源 ,与中轴线密切相关的国家礼仪传统 、城市管理传统 、建造技艺传统、民俗文化传统 ,以及千百年来与北京中轴线历史文化建筑群朝夕相伴的北京雨燕也都属于中轴线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

北京中轴线不仅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也是当代中国政治生活的重要空间载体 。天安门广场区域是当今国家礼仪活动 、重大政治生活  、文化活动和外交活动的中心。这种历史功能的延续,赋予中轴线对北京城市发展格局和城市生活形态的巨大影响力。按照《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北京老城保护将重点围绕保护历史文化底蕴和留住乡愁记忆展开,并将着力实现居民共生 、建筑共生、文化共生 。中轴线申遗将在北京老城保护和未来北京城市文化生活方式中发挥核心性的引领作用  。

在如何对待丰富的城市文化遗产方面  ,北京曾经有过历史性的遗憾。在从近代到当代的城市建设过程中 ,包括北京古城墙在内的许多重要文化遗产被拆除,作为北京城市独特人文风貌的胡同大量消失 ,古都平缓开阔的城市视觉空间遭到破坏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古都在中华文明乃至全球城市中的独特价值日益凸显,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不断迈上新的水平 。在中轴线申遗前 ,北京已经拥有7处世界文化遗产 ,其中故宫 、天坛和万宁桥(大运河)等处位于中轴线上。中轴线建筑群及相关人文空间整体性申遗把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起点,标志着当代中国城市建设的观念自觉达到新高度 。

中国美学视角下的冬奥会:一场惊艳世界的视觉盛宴

北京冬奥会的精彩不仅来自世界各国的顶级运动员的出色竞技表现、东道主北京市民的热情欢迎 ,以及完美的赛事组织和服务,更来自贯穿在北京冬奥会所有场景的设计理念中的中国美学。

首先,冬奥会赛事场馆设计充分展现了中国美学 。国家速滑场冰丝带设计构思来源于中国传统玩具陀螺在冰上旋转的意象和舞动的丝带二者的巧妙融合 。北京首钢旧厂区的冬奥会滑雪大跳台雪飞天设计灵感来自敦煌壁画 。张家口赛区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的设计造型则直接借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诸事遂顺、吉祥美好的物件如意。无论是飘动旋转、韵律感十足的冰丝带,还是优美流畅的飞天飘带,抑或是依山而卧的巨型雪如意 ,都向世界演绎着中国式浪漫和中国美学。

其次 ,冬奥会的相关服饰设计中流露着中国美学 。例如 ,中国运动员的比赛服灵感源于《千里江山早图》 ,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冰雪运动的完美融合。而冬奥会技术官的羽绒服设计将中国传统山水画 、水墨效果与中国艺术中道法自然、虚实转化的哲学思想与冬奥会核心图形雪山结合起来,以白色表现雪山 ,以浅灰色勾勒山形,以红色、黑色等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颜色作为识别色 ,形成了中国式优雅、内敛与高贵古朴的浑然结合。冬奥会制服系列所采用的霞光红 、长城灰、天霁蓝、瑞雪白等主要色彩 ,均脱胎于中国传统矿物色,流淌着中国文化的基因。

再次,北京冬奥会的形象传播体系成功打造了视觉上的中国美学。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分别以中国国宝大熊猫和中国灯笼为原型 ,精心创意 ,取得了巨大成功 。特别是憨态可掬  ,象征健康 、坚韧的冰墩墩 ,在冬奥会期间火爆全球,出现线上线下一墩难求的热销现象,对北京冬奥会发挥了巨大的传播效应 ,堪当奥林匹克运动史上最成功的吉祥物之一。此外 ,北京冬奥会的奖牌设计 ,源于中国古老的同心圆玉璧造型;北京冬奥会的30枚体育图标,以汉字结构和中国篆刻艺术为灵感来源;冬奥会开幕式上的雪花形象源自中国结的变形。所有这些 ,都使冬奥会赛场内外洋溢着浓郁的中国风,为北京冬奥会打上了深深的中国烙印 。

除了中国美学的风格  ,北京冬奥会还呈现了丰富多样的科技美学。各类最新的材料科技 、建筑科技大量运用于比赛场馆建设。综合减阻设计 、新型吸能缓震材料、冰刀划不破的防切割面料、主动加热技术全面应用于中国运动队比赛服和工作人员服制 、颁奖礼仪服。而冬奥会开幕式和闭幕式上的立体化数字图像与高度复杂的烟花造型则是人工智能与算法等数字技术助力的结果。

毫无疑问 ,北京冬奥运会前所未有的成功来源处于中国文化元素及其美学与奥运精神的完美融合 。无法想像  ,离开了传统文化元素与时尚高度融合的中国美学,人们对2022北京冬奥会还能够有如此震撼而难忘的长久记忆。

图写新北京时代内涵 :冬奥会为北京中轴线申遗加分

尽管申遗的中轴线只有7.8公里长 ,但如果从高空俯瞰 ,从钟鼓楼到奥林匹克公园地区,一条更为壮观 、更为宏大的新城市中轴线正在悄然形成。在这条新的城市中轴线北端分布着鸟巢水立方冰丝带 ,以及生命之树为造型理念奥林匹克塔 、以青铜尊为造型基础的中国历史研究院、呈现凌空藏宝阁造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等众多的地标性建筑 。这些富含传统文化底蕴又不失时代气息的城市新地标群与古老北京中轴线遥相呼应,构成了北京中轴线在21世纪的生长和延伸 ,赋予北京城市中轴线以新的生命内涵 ,用无声的语言讲述着这个城市的历史与未来 。

在建筑形态上  ,北京中轴线上故宫天坛等代表老北京历史建筑群表达着农耕文明和中国传统文化中万物有序  、天人合一的文化基因,体现了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核心观念;而冰丝带鸟巢等新北京地标建筑群则代表着当代中国的工业文明和现代化成果,以及当代中国拥抱世界的开放气质和立足自身文明传统 ,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时代自信 。在时代进程中不断延伸的城市中轴线 ,已经成为北京城市历史文脉与当代建设融合、科技文明与体育文明交织 、包容开放的时代特质的象征。

奥林匹克运动的魅力与价值不仅是体育竞技本身和更高 、更快 、更强、更团结的奥运精神 ,而且是每一座主办城市和东道国的历史与人文底蕴不断注入其中而带来的文化多样性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北京是一个文化  、教育 、创意、科技充满活力  ,人口规模超过两千万,充满时代气息的历史古都。北京冬奥会因为独具魅力的中国美学而成为最精彩、最成功冬奥会之一。而冬奥会作为全球重大传媒事件 ,对北京城市魅力与文化底蕴的高强度 、持续性传播  ,也为世界了解北京提供了最好的窗口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为北京城市发展创造了弥足珍贵的奥运遗产  ,也为北京中轴线申遗提供了强有力的助推 。

作为全球唯一举办了夏季奥运会和冬奥会的双奥之城,北京的城市发展已经接受了两次奥运盛会的洗礼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 ,社会全面进步 ,城市发展理念和治理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在此背景下 ,两场体育盛会开幕式的审美定位与总体立意呈现出鲜明的差异。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突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元素,以盛大震撼的场景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而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上尽管有烟花表演环节中的迎客松青绿山水 、开幕式倒计时环节的立春和二十四节气等极富中国色彩的文化要素 ,但它们已经不是节目的焦点  。

相反,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表现的时空对象已经从历史转向了未来,表现的主角也已经传统文化要素转向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开幕式30分钟的热场舞蹈没有一位专业演员,众多普通的北京市民通过广场舞表演来展示城市生活的真实与平凡;来自河北省阜平县大山里的孩子们用纯朴本真的音色演唱希腊语版《奥林匹克会歌》,演绎了跨越时空的生命之真;在《致敬人民》环节 ,来自全球各大洲的数十位年轻人以随意而平常的步履走过会场 ,展示平凡者的存在;三分钟的《立春》短片中精心配置了大量普通人生活、工作和奋斗场景的照片  ,表达对平凡岁月和平凡生命的致敬。一组组精心设置的节目模块  ,完美阐释了致敬人民的主题。人民性的理念贯穿冬奥会从申办到举办的全过程。对人民性的强调,最大程度上拉近了冬奥会与北京中轴线申遗的距离 ,也极大地增厚了北京冬奥会人文意蕴和影响力。

不仅如此,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还通过将运动员手持火炬作为主火炬 ,展显了简约 、绿色的北京城市发展理念;而将96个参赛国的雪花形队牌联结成一个巨大雪花 ,并将主火炬插在巨大雪花中心的精妙构思,更是包含了奥林匹克之光照耀世界 、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 、团结一起向未来等多重象征意义。

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已经过去一年 ,但它的深远影响仍在缓慢释放,这种影响正在为北京中轴线申遗的成功加分 。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


Copyright © 2023 Powered by 莱芜市振兴商贸销售部   sitemap